返回首页
当前位置: 主页 > 红薯百科 >

昔日碱滩草难长 今朝良田稻飘香

时间:2020-11-14 01:05
    近日,在北戴河新区广袤海岸沿岸滩涂,阵阵秋风从蔚蓝色海洋吹向一望无际的金色稻田,河南、前朱建坨、丁义庄、唐义庄、东苏鐣子5个村庄的千亩金色稻浪翻滚……艳阳、蓝天、白云、稻浪交织,形成一幅壮美的丰收画卷。

  这里过去曾是大片盐碱地,如今变成了高科技、规模化的水稻粮田,昔日一家一户零散、传统种植方式变成了规模化、集约化种植,区域生态颜值大大提升,这些都得益于北戴河新区近年引进的“中保绿都农林科技公司”所开展的科技生态农业推广。

  前朱建坨村55岁的村民刘家平说,他现在的身份是中保绿都公司的农业技术工人,家里的十多亩土地都流转给中保绿都公司进行规模化生产,用新技术种植出的水稻与传统种植方式比就是不一样,“不仅产量高、焖出的饭也特别香!”“3年前,我家里7亩地都流转给中保绿都公司,现在在公司做农业工,也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。”南丁义庄村民张素文告诉记者。

  北戴河新区种植水稻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,留守营素有“鱼米之乡”的美誉。“前朱建坨等大片村庄在规模化种植结构调整之前,都是一家一户零散种植,模式、技术、产品无法统一,生产效率也低。传统农业只有适应现代农业的集约化,才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,提高农产品质量。”中保绿都公司总经理张立波说,“起初,公司曾经从外地订购了一批水稻种子进行试种,结果发现这种水稻并不适合盐碱土壤生长,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农业专家们的指导帮助下,公司重新从河北省农科院引进了适应本地条件的优良水稻品种,这几年一直都丰产。同时,在种植方法上改变老百姓过去那种大肥大水漫灌的传统种植模式,实施测土配方施有机肥,生长土壤有效改良,品质、产量也随之提高了。”

  在乡村振兴的路上,如何促进传统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升级、实现农业适度规模发展?据了解,多年来,北戴河新区将因地制宜创新思维、创新模式、创新路径,与中保绿都农林科技公司达成“农林企业+农林高校及科研院所+当地农村”有机融合乡村产业发展新模式,以“产、学、研”合作为坚实基础,大力推进培育乡村农林业新产业、新业态,促进农村生产、生活、生态同步提升,农业、文化、旅游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全新的北戴河新区乡村振兴发展模式,让昔日盐碱滩变成现代科技农业的新沃土。

  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