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首页
当前位置: 主页 > 红薯百科 >

旱地稻谷聚起“合”力量

时间:2020-10-11 03:21
    金色的9月,迎来丰收的喜悦。在莱阳市吕格庄镇江汪庄村的百亩旱稻基地里,沉甸甸的稻穗在阳光下随风起伏。上百亩优质旱稻不仅让农民吃上了自家门口种出来的大米,也是吕格庄镇探索特色种植、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农民增收的有益实践。

  吕格庄镇江汪庄村共有740户村民,党员93人,村集体经济相对薄弱。眼看着附近的大野头樱桃市场、刘海寺杏花村都打出了“名气”,江汪庄村的村民也急在心里:想要复制同样的路径不现实,如何才能结合本村特色,走出一条适宜本村的经济发展之路?

  在镇政府的带领下,江汪庄村党支部成员不断外出学习取经,并就本村的气候特点向专家请教,最终确定了种植方向——旱稻。水稻旱作无需移栽、灌水等繁琐环节,稻苗生长以自然降水为主。相比传统水稻种植,旱稻旱作具有省水、省工、操作简单、减少病虫害、抗倒伏等优点。

  2019年5月,由江汪庄村党支部领办的莱阳市勤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成立,村党支部书记李道昆担任理事长,这是该市首家专业从事旱稻种植、技术服务、产品加工、线上线下销售于一体的整产业链村党支部领办的旱稻专业合作社。

  旱稻刚种下时,种了一辈子田的老人根本不相信,“咱们这里还能长出稻谷来?”李道昆介绍,旱稻只需普通水稻用水量的三分之一,田间管理比较简单,施肥少,当年产量达9.45吨,加工有机大米7.56吨。同时,合作社和20余家企业建立直供关系,得到购买者的一致认可和好评。

  农民跟着产业走,产业跟着龙头走,龙头跟着市场走。在江汪庄村,越来越多的零散种植户主动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,向集中成片种植、规模化转变,目前已经实现100%入社率。

  勤民种植专业合作社从成立初期,就定位绿色食品发展方向,因地制宜,走高产、高效、优质之路。合作社种植全部采用原始耕作方式,施用有机肥以及高温发酵的农家肥,利用村庄可直接饮用的井水为灌溉水源。同时采用人工除草、蛙于田间除虫,完全采用人工插秧,自然晒干再脱粒,保证营养成分不流失。

  旱稻种植示范基地的建设,还吸纳了大量本村剩余劳动力就业,合作社农忙时间用工人次可达到300多次。同时,合作社还聘请多名农业专家举办培训班,免费为周边水稻种植户传授专业种植技术,在当地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力。合作社始终坚持为社员提供产前、产中、产后全方位系列化跟踪服务,社员水稻生产实行“十统一”,即统一采购生产资料、统一培训、统一品种、统一管理、统一技术、统一品牌、统一形象、统一包装、统一价格、统一销售。

  除了旱稻,合作社还通过规模化、集约化方式种植了土豆花生小麦玉米等传统作物,通过作物多熟制种植模式,降低种植风险,力促集体、社员双增收,实现基层党建与促进经济发展的相融共进,互促双赢。

  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推荐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