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首页
当前位置: 主页 > 红薯百科 >

万亩中国稻海 千亩天山花海

时间:2020-05-15 00:49
    集中连片的稻田,稻农忙着插秧,水稻田映出蓝天,远处是隐约可见的博格达峰……这两天,在米东区羊毛工镇的农田里,随处可见这样的景色。

  5月是新疆插秧季,在米东区羊毛工镇、三道坝镇,按照“中国稻海”景区的规划,稻农们忙着插秧,政府忙着完善景区基础设施。

  按照首府“田园变公园,农区变景区”思路,米东区调整传统农业结构,通过建万亩“中国稻海”景区,实施千亩天山花海项目,通过农旅结合推进农业提质增效,促进农民增收。   

  稻田变景区,村民种稻旅游双增收

  5月11日,在羊毛工镇协标工村,农户马明武开始了200亩水稻的插秧工作。

  插秧同时,马明武还将田埂加宽加固。他说,以前田埂怕人踩,现在盼着人来踩着观景。

  有这样的变化,得益于米东区去年开始实施的“中国稻海”项目。

  近年来,米东区大力优化水稻、小麦等传统农业结构,仅去年实现调减水稻2.1万亩,并全面退出小麦、棉花种植。

  去年开始,米东区将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3.5万亩,通过适度规模种植、打造核心景区打造稻海景区,做热做强稻海风情观光游。

  “中国稻海”景区涵盖羊毛工镇、三道坝镇,位于羊毛工镇彩稻基地为中心周边集中连片的2000余亩水稻是稻海核心景区。   

  50岁的马明武是种植大户。他说,这两年,用水和人工成本都在涨,稻米价格却没涨,辛苦一年,一亩地水稻能挣四五百元钱,而农民打工一天工资就100多块钱。

  虽然不挣钱,但种了20多年水稻的马明武还想种水稻。3年前,他流转了200多亩土地种水稻,还引进了长粒香、种子稻等新品水稻,一年有六七万收入。

  去年开始,随着稻海景区打造,马明武发现了新变化:插秧开始,就有城里人来拍照、体验插秧,稻子成熟时,来赏景的人更多。

  “没想到,稻田能成景区,还能挣上旅游的钱。”马明武说。

  正忙活间,镇政府工作人员和米东区人社局驻村工作队队员前来帮忙,还给他宣传了今年稻海景区的规划。

  按照规划,在去年完成核心景区道路、观景台建设基础上,今年继续完善停车场、木栈道、下水管网改造等工程。

  羊毛工镇副镇长易小强说,我们还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改造,鼓励村民通过旅游接待、农副产品销售,让农民见到稻海景区带来的实实在在受益。

  马明武说,他打算收拾一下在稻田旁的老宅子开个小农家乐,再做点农家菜、卖点土特产。   

  村中建“花海”,特色景点人气旺

  “五一”假期,铁厂沟镇天山村村民杨勇家的农家乐每天接待量都在百余人左右。

  有客人来,杨勇都会拿着一张效果图,给客人介绍村子天山花海项目。

  天山花海项目今年4月份启动,总投资1.5亿元,计划用3年时间在天山村和八家户村建600亩百花园、300亩薰衣草园、100亩林果采摘园,打造集花海观光、林果采摘、休闲娱乐、亲子游乐的休闲观光旅游综合体。

  按照项目规划,天山村今年种植了300亩牡丹、玫瑰等花卉,五一期间陆续开放,吸引了不少游客。

  天山村紧邻乌鲁木齐国家森林公园和峡门子景区,靠着生态资源,村两委调整农业产业结构,大力发展旅游接待业,让村民吃上了“旅游饭”。

  天山村党总支书记马建林说,今年年初,在镇政府的帮助下,他们引进了千亩天山花海项目。

  铁厂沟镇党委副书记、镇长赵晋江介绍,以千亩天山花海项目为契机,铁厂沟镇计划用三年时间,重点打造北服务、中生态、南旅游的农旅结合格局,按照“借景、做点、串线、连片”的思路,大力发展农旅结合的休闲农业、观光农业。

  开农家乐二十多年的杨勇说,等全镇的旅游规划完成后,他也打算将农家乐面积扩大一下。

  “以前农民靠一亩三分地生活,现在靠青山绿水、花草树木能致富。”杨勇说。

  
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推荐内容